Wednesday, October 25, 2006

雨天遐想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面对以上的这么多排列方式,你会作何选择呢?

恼人的豆豆


我讨厌逗号!最怕遇到哪种没过个字/音就加上句逗的情况,犹如得了哮喘病。避不了、逃不掉,只好为了它发愁:应该放在哪里才好呢?

昨天,学生YF对我说:“Aunty我 ......”
这句话还未讲完,我已经火冒三丈了。
YF连忙解释:“老师,我没有叫你Aunty。 Aunty是指我自己。”

原来是“Aunty 我......”,现代青年人的新玩意。可是,思前想后,还是觉得奇怪。

Saturday, October 21, 2006

置身在烟雾中



近日的烟雾让我想起了与我有一口之缘的熏肝。

熏肝,和熏鱼、熏鸡一样,属于熏制食品的一种,是大学时期同琴房的CH回湖南过年时家里做的。他本来带了一大桶,但都被其他同学抢光了,好不容易才留了一小片给我。CH比我早毕业,所以熏肝也就只吃了这么一回。

据说这道菜很不好做,得先将猪肝煮熟剁碎,加入猪血、肉末等,再灌入猪肠内,待猪血凝故后,点燃上好的檀香将之熏染至干燥后,切成薄片和辣椒翻炒。吃起来味道不仅甘美,还檀香回绕、终日不散。

Thursday, October 19, 2006

期待明天


为什么有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之说,而无“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呢?
因为, 我们都在期待, 希望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明天的明天一定要更幸福。

Wednesday, October 18, 2006

日常好过


学生Lee不识中文, 但却爱上某件艺术雕刻品中所呈现的这四个字。他的同事为他译为:“Simple days are easier to pass.” But,simple is“简单”,while“常”could be平常that is ordinary or common; 正常normal or natural; 不变的 invariable or constant. Regardless of how it is interpreted,习以为常了,日子就会好过一些。

Sunday, October 15, 2006

心悦的午后


这是上个星期日欣赏的日本歌咏及筝乐演奏的节目单。以一个不会日语的人来看,这场演出虽然是业余的,但演员们认真的态度与追求完美的心灵,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10月14日,一个属于妳的夜晚

这一夜,我们相聚、展望未来、


共话木麻黄下的青春岁月......

Saturday, October 14, 2006

再见了,我的第一张SIM Card


上个星期五,我的手机被迫和相依为命的SIM card道别。据服务员的说法,它不是坏了而是旧得无法被手机识别了。自从拥有手机以来,我就不曾换过SIM card。不是我不迷糊,也不是我特细心,而是几次惊险的遗失最终都被宝贝们抢救回来的。除了SIM card 没换过之外,我也还算蛮会爱惜手机的,等到合约满了好久以后才舍得更换机子。就这样,这些年来也攒了不多部。这些旧机子没什么毛病,就是还很新,不留恋我,都跟人跑了。这回的SIM card应该跑不动了吧!

Friday, October 13, 2006

不正常的时候



我从小就多动。在正常的情况下,超越两个小时的演出就会让我如坐针般地难耐。
但是,上个星期的这部歌仔戏竟然让我在陌生的闽南世界里渡过了安逸的三多个小时。

Wednesday, October 11, 2006

Stupid Me

看了半天,也不知所云。难道一年有十八个月?
还是,请柬的主人厉害:2006年10月18 日,即丙戌年八月二十七日。

原来我也有笨蛋的时候 :>

Sunday, October 08, 2006

Aunty

‘Aunty’,一种对年长妇女的尊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如此可怕。

根据Miss Chin 的说法,35岁以上就是Aunty了。她不是SDU的会员。但是,在她35岁以前,SDU会殷勤地寄一些活动预告给她。一过35的门槛,虽然她还是 single and available, SDU就自动地消失了。

一位年过半百的母亲教育她好友的孙女:“你可以叫我的女儿Aunty,但是不可以叫我Ah嫲!”

Saturday, October 07, 2006

十六夜

今夜的月亮比昨夜圆,
明夜的月色又会消瘦多少?

Sunday, October 01, 2006

Happy Children’s Day

Today we celebrate Children’s Day in Singapore to honor children. A child is being protected, given full opportunity for play and recreation, reminded of his/her rights and freedoms, so that each could have a happy childhood. Every school and family celebrates in its own unique way. It is a season for all primary school children to receive lots of gifts.

Candies, stickers, balloons, games, ...... holidays, and a hope for a better tomorrow.

Friday, September 29, 2006

安眠

近日,我的一位好友失眠。星期二,可爱的大宝贝们告诉我为了赶报告,他们几乎没有睡。

我很少失眠,但几乎每天都开夜车。不是不累,就是不想睡。睡了,又不想醒来。据说,我来到这个世界的第40天就知道什么是安眠药了。

Monday, September 25, 2006

Evil 7

学生HT:This is 我所有学过的最difficult 的song。
老师:这是我教得最痛苦的乐曲。


这两行乐谱中总共有几粒7?15粒? 加上反复应该是24粒!

是谁告诉自己再也不要教这首乐曲的?为什么还让自己如此难过呢?只因一时的心软……这是古筝考级第五级的自选曲中最容易弹奏的一首。

白雪公主的后母只给了她一个毒苹果,而这两行就足够让今天的4个宝贝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残害我的耳朵。即使每个学生只奏一遍24x4,我还是必需被迫享用这96粒有毒的7,真是比白雪公主的后母还恶毒。

Antidote?

Sunday, September 24, 2006

一则我最常讲述的故事

这本来是大学时代最常听邱大成老师讲述的故事。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不知不觉中,我也继承了他的唠叨,上个星期日下午的七节课里竟然说了四遍。

很久以前的中国四川省,有一户人家的独生儿子非常懒惰。庆幸的是,他的母亲为他娶了一位贤惠的妻子。双亲去世后,小两口过着平凡的小日子。但是,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有一天,这位贤妻需回娘家一个星期。于是,她将足够这个星期分量的粮食做成一个游泳圈般大的巨饼套在懒夫的颈项上,就安心地出门了。结果,她的丈夫还是饿死了。原来,他的努力只把胸前的部分吃了,背后的饼完全没有移动过……

所以,就算老师spoon-feed,还是需要学生配合的。再不合作,就只能以填鸭法强迫进食。总之,,使尽法宝地让学生一天比一天肥硕,而自己就一天比一天消瘦。又是星期天,只希望下午的宝贝们会有所长进。

Friday, September 22, 2006

完美的6th

虽然中国的传统音乐使用的律制是以三分损益法所产生的五个正音为基础的五度相生律,但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上采用的定律法是12平均律,即将一个八度(如,C至c)分成十二个均等的部分。在这个系统下,两个音之间的高低距离,叫做音程。在国立大学艺术中心的华乐器乐考级的第七与第八级中的听音测验,即辨别音程,占总分的10%:
C至Db = 小二度 / Minor 2nd
C至D = 大二度 / Major 2nd
C至Eb = 小三度 / Minor 3rd
C至E = 大三度 / Major 3rd
C至F = 纯四度 / Perfect 4th
C至F# = 增四度 / Augmented 4th
C至Gb = 减五度 / Diminished 5th
C至G = 纯五度 / Perfect 5th
C至Ab = 小六度 / Minor 6th
C至A = 大六度 / Major 6th
C至Bb = 小七度 / Minor 7th
C至B = 大七度 / Major 7th
C至c = 纯八度 / Perfect 8ve

准确地识别音程其实是很容易的。方法有三:
1. 以固定音高(Fixed-Doh)的方式,死记硬背各个音的音高,以识别这两个音的准确高度,再计算出它们的距离。
2. 以首调 (Movable-Doh)的概念,在脑海里形成一把隐形的音高尺,测量这两个音的距离。
3. 以情感符号的模式,从听觉上所产生的印象,将音程归类为“极完全协和音程”,即纯一度和纯八度;“完全协和音程”,即纯五度和纯四度;“不完全协和音程”,即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不协和音程”,即大、小二度和大、小七度,以及所有的增、减音程。当然,每个人的直觉不同,甚至有些人会没有感觉,但死活都得骗自己,使听到的感觉等同于这些印象。

无论使用以上的任何一种方法,只要在第一次测试时考生能够准确作答,便可在这个部分得到满分。但是,对多数的考生而言,要及格是件难事。

在某练习中,我用钢琴弹奏了B和b(纯八度)。过了无数遍后,忍无可忍的境况下,就叫学生在古筝上弹奏中音区的6和高音区的6(大撮),以识别我所弹奏的音程。让人无奈的,学生的答案竟是:Perfect 6th

虽然早在《国语.周语下》,周景王23年(公元前522年)伶州鸠论乐,中就记载了12律与其名称。但由于各种七声音阶都包含了五个正音,传统筝的定弦皆以五声音阶为主。所以,我可怜的学生才会在中西混淆下的精神错乱中产生这种完美的六度距离感。但,最可悲的是,他们从一开始学习大撮的演奏法时,我就已经明确地告诉他们,这样的距离叫做八度。

Sunday, September 17, 2006

闲话南音工尺谱

上个星期一,有一位学生问我如何将“4(fa)”译成南音工尺谱。
这个星期,她在RT老师的课上得到了答案,就是 “4”和“3(mi)”通译为“六”。我原以为这是转调的因素,但后来却发现乐曲中的“4”不是作为转调的主音。所以乘这两日休假在家,就把DJ学长赠阅的南音资料翻阅了一下。

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即福建南曲,属于牌子曲类曲种之一。唱词是用泉州方言的“泉腔正音”。再加上南音里保存了很多古语,单会听闽南话不一定能听懂南音。记谱的工尺谱与其他古乐的工尺谱也有很大不同。

但相同的是,南音工尺谱也以五声为基础,其音名和唱名如下:
早在春秋时代的《管子.地员篇》中就应用了“三分损益法”细致地计算出这五个音的准确高度。而《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子产论乐:“为九歌、八风、七音、六律,以奉五声。”说明了在不同的音乐和音阶形式中,五声被用作旋律音的中心。因此,这五个音也被称为“正音”。

《乐记.乐本篇》中对“正音”的阐释更妙:“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徵为事,羽为物。五者不乱,则无怗滞之音矣。宫乱则荒,其君骄;商乱则陂,其官坏;角乱则忧,其民怨;徵乱则哀,其事勤;羽乱则危,其财匮。五者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如此,则国之灭亡无日矣。”而从《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的晏婴与齐景公的谈话中:“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可见,中国音乐追求的是“声和——心和——人和——政和”的理念。

因此,7(变宫)和4(清角),则称为“偏音”;7b(闰或清羽)和4#(变徵),则称为“变偏音”。“变”的意思是降低半音,“清”是升高半音。偏音与变偏音常作为经过性、辅助性或其它装饰性的音级出现,以烘托和突出最常用的五声。或许,因为上述的各种因素,“4”和“7”在南音工尺谱的谱面上还是 “六”与“乂”。

Thursday, September 14, 2006

Miraculous Chinese Remedy for Discolouring Contusion

Very accident-vulnerable, I got injured again with a sudden attacked by a mini-football in my attempt to get my primary students to come for their lesson. But, thanks to my very nice Chinese doctor, the nasty bruise vanished in just two days.

Question: What did I apply onto it?

Obvious answer: Plaster.
Hint: Something edible.
Innovative answer: Chocolate, oreo cookies.

Correct answer: Chinese Dried Mushroom


1. Soaked a very dry mushroom in an ultra-dry bowl filled with Chinese white rice wine (dryness is required for anti-rheumatism).
2. Apply the dampened mushroom on the wound and bandage.
3. Change a mushroom daily till the wound recovers.

Extra advice: Don’t use mushroom that is just big enough to cover the bruise (unless you would like to leave a ring mark behind). The bigger the better!

Sunday, September 10, 2006

白雪王子

Princess Raccoon is a 2005 Japanese musical film, directed by Seijun Suzuki. In this colourful fantasy, Princess Tanuki (Zhang Ziyi) falls in love with the banished prince (Jo Odagiri).


“Today is not the birthday of Princess Tanuki. At Tanuki Palace there is a feast every night that isn’t her birthday……”

“People have their reasons for doing things Tanukis have their reasons for doing things. Why people do what they do, a Tanuki’s best not to know. Why Tanukis do what they do, a man’s best not to know.”

“Die and be my soup!”

~ 让我似懂非懂、啼笑皆非、爱不释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