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学琴志在修身养性。
在中国文化里,位列 “琴、棋、书、画”四艺之首的琴,指的是‘古琴’,而不是现在常见的‘筝’。在古代,筝是俗器,真正的雅器却是琴。但对我这个俗人而言,古琴的音质太低沉浑厚,幽静古朴的音乐流露的幽郁、遥远、枯寂,更是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神秘得不得了。而最无奈的是,我不是知识分子,所以很难以与古琴产生共鸣。
古代的知识分子都学琴,许多历史名人也都擅鼓琴——如神农、伏羲、舜、钟仪、师曹、师襄、师旷、师涓、成连、伯牙、孔子、司马相如、赵飞燕、蔡邕、蔡文姬、嵇康、阮籍、白居易、董庭兰、薛易简、欧阳修、苏东坡、郭楚望、耶律楚材等,连清朝的皇帝康熙、雍正、乾隆都喜爱并擅弹琴以“绝尘俗”。
为什么学习古琴能提升个人的修养呢?
普遍上,人们的观念是:古琴的欣赏和认识不能只单一地从其音乐曲调去理解,应该综合地从多方面去理解,并在追求音乐意境与琴德的过程中达到“心净”的状态。但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古人的这种学习精神和其中所产生的结果。古人在强迫自己长年累月地去面对和学习古琴这种“难学、易忘、不中听”,“琴到无人听时工”的学问的过程中,自我控制的心理状态克制了原有“恶”,进而达到自娱娱人的境界,使整个生命系统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今天,我们在学习谋一门功课的时候,我们是否以兴趣作为学习的开始,以快乐作为上课的过程,以无味作为学习的结束呢?明显的古人没有。因为“学习”是一种责任,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
在中国文化里,位列 “琴、棋、书、画”四艺之首的琴,指的是‘古琴’,而不是现在常见的‘筝’。在古代,筝是俗器,真正的雅器却是琴。但对我这个俗人而言,古琴的音质太低沉浑厚,幽静古朴的音乐流露的幽郁、遥远、枯寂,更是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深不可测,神秘得不得了。而最无奈的是,我不是知识分子,所以很难以与古琴产生共鸣。
古代的知识分子都学琴,许多历史名人也都擅鼓琴——如神农、伏羲、舜、钟仪、师曹、师襄、师旷、师涓、成连、伯牙、孔子、司马相如、赵飞燕、蔡邕、蔡文姬、嵇康、阮籍、白居易、董庭兰、薛易简、欧阳修、苏东坡、郭楚望、耶律楚材等,连清朝的皇帝康熙、雍正、乾隆都喜爱并擅弹琴以“绝尘俗”。
为什么学习古琴能提升个人的修养呢?
普遍上,人们的观念是:古琴的欣赏和认识不能只单一地从其音乐曲调去理解,应该综合地从多方面去理解,并在追求音乐意境与琴德的过程中达到“心净”的状态。但是,最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古人的这种学习精神和其中所产生的结果。古人在强迫自己长年累月地去面对和学习古琴这种“难学、易忘、不中听”,“琴到无人听时工”的学问的过程中,自我控制的心理状态克制了原有“恶”,进而达到自娱娱人的境界,使整个生命系统得到了净化与升华。
今天,我们在学习谋一门功课的时候,我们是否以兴趣作为学习的开始,以快乐作为上课的过程,以无味作为学习的结束呢?明显的古人没有。因为“学习”是一种责任,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