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ugust 09, 2006

方块的压缩与拼凑@解读最古老的汉字秘码

《红楼梦》第八十六回中贾宝玉所见到的天书般的琴谱,就是古琴世界独特的汉字秘码。


在一千五百年以前,古琴曲《碣石调幽兰》以详细的说明文记载了乐曲的弹奏法,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曲谱与记谱法——“文字谱”。由于“文字谱”相当的繁琐,到了唐朝,曹柔根据文字谱简化、缩写,将形容演奏一个音的一段文字,减少其中各个汉字的笔画后组合而成一个字块的复合字,从而形成“减字谱”的雏形。到了明朝,完善与定型的减字谱才出现。直到现代,古琴的琴谱,都是运用这种独特的方式。

琴谱中的复合文字一般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的左侧标示左手按弦的手指、右侧标示所按的徽位,下部分标示右手的指法与弦序。如:

表示左手名指按第九徽,右手勾三弦。 这种谱式不仅记录了音高的细微差异,通过“手法”及不同“徽分”的标记可准确地记出种种不同的“音腔”,忠实地贮存了原有的音乐信息。古琴家选择的不记节拍和节奏的方式,就犹如中国国画家的留白,给演奏者留有想象与再创造的空间。而最主要只记指法动作的方式, 却让演奏者可以独立思考与学习、摆脱原有的师徒与世俗的关系,进入一个抽离的自我世界。所以,古琴家可以“隐”,进入深山去寻求一种理想、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总是那么孤独、忧郁与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