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19, 2007

用心


对Blogging 的兴趣产生在去年的这个时期。就因为CCAB 会议中LYF的一句话,让我觉得我必须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学校提供的课外活动时间往往不足,只能用来解决演奏上的部分问题;心理方面的问题,实在是顾不上。

大学时代,我最不能忍受的是主科(古筝)老师严密的监管。他始终坚信全方面地培育学生、强调心理素质的栽培。因此连哪位同学进过我的琴房和我谈了多长他都一清二楚,甚至比我的父亲更严厉、比我更了解我自己。我何尝不了解他。所以,就算厌烦也不敢多吭一声。只是我对老师的了解方式和他不太相同。在艺术方面,我努力地达到他的要求,往往比他预期的效果还好;在生活方面,我也很用心。后来,我比他还清楚他们家东西的摆放。最后,他还没开口我已经知道他要讲什么。

其实,我从小就异常认真地听课,更妙的是有选择性的听我需要的东西。好奇心不强的我,对老师们的私生活没多大兴趣,从不八卦也不去记。除了对课程的重点特别敏感外,我还清楚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样的题型与答题方式。当然,我的预知能力也超强,测中测验题/考试题的概率奇高。所以,不用花太多时间就可以考取不错的成绩。

两年前的现在我很累。那时有三间学校参加SYF。今年我只剩两间学校参加SYF,但是我却更加疲惫。了解的背后是更多的耕耘,付出的时间、心力自然多。当然,我不可能完全了解每一位学生并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我已经很努力了。只是,同学们又有多了解我呢?指挥棒落下的刹那间,你们真的知道我要是什么吗?